心理育人有妙招,助力抗疫显身手 ——直属二总支三支部“五育融合,公心为共”主题系列报道七

作者:2022/04/21 01:38

心理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“十大育人”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在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育人,即“三全育人”。高校是育人的主阵地,加强心理健康教育,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,充分发挥心理育人的综合效应,是高校工作的题中之义。公共教学部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,指导和督促综合素养教研室不断提升课程品质,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。公共必修课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”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,抗击疫情期间,这门课受到了学生的格外关注。

在这段特殊时期里,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”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打磨教学设计、加强课堂互动等手段努力消融网络阻隔、加强人际情感联结,开展了形式多样、生动活泼的在线教学活动,努力为在校生打造“更有温度”和更有“人情味儿”的心理健康教育课,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免疫力,扎牢心理安全网,戴好疫情防控的“心理口罩”,扎实推进心理育人,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,达到教学成效。

心理育人有妙招,在线教学重互动

李晓菲老师在讲授“大学生的自我意识”这一章时,精心设计主题讨论话题,引导学生在学习通上用10个以“我”开头的句子为自己“画像”。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,几分钟之内就表达出一连串鲜活的语句。老师进而指导他们对这些零散的自我描述进行分类,总结提炼出自我的三个层次,即“生理自我”、“心理自我”、“社会自我”,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。

在讲授“学习心理”这一章时,李老师引导学生就“你认为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——用1个关键词来形容”这个话题进行即时在线讨论,即时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发布腾讯会议讨论区。令人惊喜的是,学生在30秒之内就陆续发出了“自学、复习、自律、自觉、独立、坚持”等关键词,老师通过语音进行反馈,表扬率先发言的学生,用这种方式鼓励他们独立思考,巩固他们的思考成果,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,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,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。

 

徐君老师在讲授“大学生的人际交往”这一章时,以折纸游戏作为导入环节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为整堂课开了个好头。首先,教师发出指令,学生在宿舍里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折纸。游戏结束后,学生第一时间在学习通上传了折纸作品,引出问题:为什么同样的材料,相同的指令,最后得到的作品形状却各不相同?进而教师带领学生在学习通进行主题讨论,并通过学习通的“词云”功能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,即: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,有不同的想法。由此,引出本章主题—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。

 

 

 

情绪管理重疏导,助力抗疫显身手

不知不觉间,我们已经连续抗疫800多天,每个人的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尤其3月份以来的这一波疫情,更是来势汹汹,再一次打乱了广大学子的学习和生活,同学们在情绪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波动。顾涛老师在讲授“大学生的情绪管理”这一章之前做了精心准备,课前通过发布学习通调查问卷,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情绪反应。从问卷的关键词统计来看,学生在近期容易出现的情绪问题包括:焦虑、烦躁、压抑、恐慌等

授课时,教师首先结合问卷调研结果告诉学生,在这段特殊时期出现以上负面情绪很正常,要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负面情绪,它能够帮助我们对重要的情境做出反应,并帮助我们向他人传达真实的意图,以此引导学生充分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。进而,顾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,从而掌握调节情绪、控制情绪的基本方法。抗疫特殊时期,尤其要有意识调节自己的情绪,为心灵穿上一层“防护服”。

 

 

近年来,综合素养教研室牢牢抓住课程建设和教学能力这根主线,坚持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以赛促改,以赛促建,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。2020-2021年,连续取得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、一等奖、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三等奖、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三等奖,为学校争得了荣誉,也为自身发展谋划了新的起点。

未来,教研室教师将继续努力,进一步向兄弟院校学习,争取早日扩充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”必修课学分,使课程建设更符合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,满足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,不断提升心理健康课程育人功能。

 

 

直属第二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供稿

图文:综合素养教研室


版权符号©南京城市职业学院(南京开放大学)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山路1号 邮编:211200
领导信箱:ggjx@ncc.edu.cn
电话:025-85390181